注册    登录          关注

孔医堂旗下其它医馆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医馆动态 > 正文文章详细

《凤凰网》:孔令谦 中医调理出的魅力男
    发表日期:2013-07-04 09:53   作者:   点击量:


不摆厚重深奥的医书典籍、不挂写着“妙手回春”的红色锦旗、不放与社会名流的“牵手合影”,作为一家私营医馆的“掌门人”,孔令谦对于办公室的“软装修”似乎低调了点儿。

穿夹克、留寸头、喝岩茶、抽中华,面对记者,他的“行头儿做派”似乎也与印象中那些天天白大褂,挂着模式化微笑的“医院负责人”的形象不太沾边儿。

然而,当记者与孔令谦交谈过后发现,对于他来说,那些外在的包装的确是多余的。

中医学术上的专业,商业判断上的精明,国学文化上的学识,已经让这个52岁的中年男人魅力四射,“孔医堂中医馆”在这样一位董事长的管理下,展现出的不仅仅是中医的博大精深,还有无法复制的深邃文化底蕴。

出身世家

京城四大名医后裔 曲折传承“国医”路

如果放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里,用现代的标准来评判,孔令谦本应是名副其实的“高富帅”。

爷爷孔伯华,医术高超,名列中国四大名医,曾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。去世后,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,亲往寓所吊唁。其学术还被列为传统中医药项目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父亲孔少华和几位伯父,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。

受到浓郁的中医文化熏陶,身为家中长子的孔令谦幼时的国学启蒙便是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以及《药性赋》这类中医药著作。

子承父业,成为新一代名医本应是孔令谦早被规划好的人生轨迹。然而,一场“文革”却将这条直线变成了曲线。“14岁时,父亲入狱。家里还有弟弟妹 妹,我是老大,只好辍学打工。钢筋工、水泥工,什么都干过。”说起那时的生活,如今的孔令谦虽然笑着回忆,语气也显得很淡然,但轻皱的眉宇却透露出沉重, “直到社会秩序正常后,我才又自己报考了高中,考了大学。”

或许是因为这段变故,让孔令谦在行医之路上绕了个弯。由于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,毕业后,他没有从事中医,而是迈进了IT界。从打工到自己做公司再到企业高管,孔令谦成为了一个成功的IT精英,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,但似乎离中医越来越远。

就在孔令谦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,一个意外让他停住了脚步,并毅然放弃了当时拥有的一切,转身回到了中医——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轨迹中来。 2004年9月13日,67岁的孔少华因病去世。父亲的离世给他的打击很大。“像被刀刺了一样,突然就觉得应该要为父亲做点什么。”孔令谦说,几经考虑过 后,他决定拿出当时的所有积蓄,在展览路创办了孔伯华医馆,用自己的方法开始延续发展父辈的理想。

人生转折

不惑之年再创业 精明成就“孔医堂”

谁会在不惑之年之后重新创业?又有谁真的能成功?对于孔令谦来说,这两个问题很好回答——我,孔令谦。

凭借着对中医文化的熟识和热爱,孔令谦十分清晰地规划出企业发展方向,依靠父辈在中医界的广泛人脉,他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支持和帮助,运用在IT界积累多年的经商经验,精准的商业判断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资本。

开设孔伯华医馆后,孔令谦一方面聘请京城四大名医后裔、传人及京城众多名老中医专家出诊,一方面做起了学术传承的工作。将父亲的经典医书全部出版, 建立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+3工程项目“孔伯华名家研究室”;并且成功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。孔伯华医馆在他有步骤有规划的经营下,很快就 声名鹊起,成为当时京城最知名的私营中医医馆。

生意经

扩张不盲目 医馆打精品

如果说创办孔伯华医馆的初衷是为了缅怀父亲,那么随后在望京和五棵松开设的孔医堂医馆则是出于商业考虑。2010年9月,位于望京中心商业区、建筑 面积达3500平米的孔医堂医馆正式开业,孔令谦将医馆名字统一为“孔医堂”,2011年,孔医堂五棵松馆开业。至此,孔令谦将自己的医馆开到了京城的 东、中、西部,完成了北京市场的布局。

假如就此安定下来,孔令谦只需要保证3个医馆的正常运营,就可以衣食无忧了。又或者去其他城市或者其他国家开分店,让孔医堂变成跨省甚至跨国的连锁医馆?

这两种想法孔令谦都没有采纳。“安定维持、停止发展”显然不适用于这个中年还勇于创业的人,而大幅扩张却并不适合中医馆这种类型的企业。

“抛开每开一家医馆,就要租房、装修、组建管理团队这些必要投资不说,光是每家医馆的大夫,就没法保证。”孔令谦说,对于医馆内聘请的医生,他是有 很严格的要求的,“不是说能讲理论就能看病,中医讲究辨证施药,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,不同的人即使得了同样的病,也要根据他的性格、饮食习惯甚至家庭条 件来开药方,一点都不能马虎,临床经验非常重要。”孔令谦说。

那么,不开医馆,企业下一步怎么发展?孔令谦用实践给出了答案。时至今日,孔医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3家医疗会馆,同时发展现代高端医疗服务、产品研发以及教育培训三大板块的集团公司。

“5年吧,争取能成为上市企业。然后我就可以放松一些了。”孔令谦为自己也为孔医堂规划着未来,“中医是文化,不是产业,不可以市场化,但作为企业 的管理者,我要发展壮大它。所以,我们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。”孔令谦说,目前,他正在筹划开设一家针对女性健康管理的高端会所。

管有方

企业管理有道 喜欢做“儒商”

听孔令谦说话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。虽然如今的他,身份地位更贴近于“一位成功的商人”,但人们总说的“在商言商”却不能完全涵盖他语言的魅力。

“在商言善,在商言心” 孔令谦把对中医、国学、管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了融合,使他在发展的同时不忘提升文化内涵,打造企业文化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良心企业”。可以这样说,聆听孔令谦的言论,除了能感受到中医的魅力与时代价值之外,还可以为心灵找到自我安顿之道。

从名片的制作,到店面的装修,孔医堂的主打色是棕褐色。像泥土,像树干,通过色彩,孔令谦为孔医堂营造出了一种厚重、博大、稳健的文化层次感。

“我喜欢用文化的层面来解释中医,在中国,文化的思维方式与主导文化应该还是儒家文化,也就是‘儒释道’三教合一的文化。而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? 实际上还是一个‘中’,‘中医’的‘中’也是如此,是‘天地人和’,也是‘大中至正’。”孔令谦说,中医的指导思想用处很广,所以他认为学中医是有思维、 有“道”的,这个“道”让他懂得了很多,也让他知道该怎么做。

在实施企业管理时,孔令谦在每位员工或者聘请的老中医生日时,都会送上鲜花和祝福,即使过生日时不在医馆,他也会将祝福送到家中。而对于那些药材的 供应商,从开设第一家医馆至今,孔令谦却坦言从未和他们吃过一顿饭,喝过一杯酒。“不是我不爱交朋友,但我不能让药材供应商感觉有一点儿空子可钻,药材质 量直接影响药效,绝对不能有瑕疵。”他说。

而在对于患者的服务上,孔令谦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。挂号费一律50元,但不同的医生诊费却有不同,此外平价售药,药材的价格甚至比同仁堂还便宜。 “患者看完病,可以在我这儿拿药,也可以拿着方子去任何地方拿药。”孔令谦说,这种方法,可以有效地割断中医、药之间的利益链条,特别是坐堂医生“以医带 药”的盈利模式。

有坚持

在商言善 做企业讲良心

此外,从2012年开始,孔医堂就在望京地区开设了免费义诊活动,每年惠及2000人次。孔令谦说,针对这项活动,他也对前来坐诊的中医提出了要 求:不管您是多大的来头,每天必须确保免费为一位预约义诊的患者看病,如果不同意,就不要来孔医堂坐诊。“没想到我这要求一提出,反倒得到了很多名医的赞 赏,医者,本来就是行善的。”孔令谦说。

在孔令谦的心中,不论前来就诊的是多大官儿,多大腕儿,他认可的身份只有一种,就是患者。“医生是要有傲骨的,你来找我看病,我来医治你,不存在谁 求谁的关系。所以,对于嚣张跋扈找特权的病人,在我这儿真的挂不上号。”孔令谦说,这是从爷爷那儿遗传下来的脾气秉性,已经传了三代,所以“这辈子不想 改,也改不了。”

\