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册    登录          关注

孔医堂旗下其它医馆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医馆动态 > 正文文章详细

名医故事 | “生生老人”徐世杰②
    发表日期:2016-12-07 10:02   作者:   点击量:

徐世杰,医学博士,国家级名老中医孔令诩(孙伯华嫡孙)亲传弟子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、博士导师,现为孔医堂望京馆出诊专家。
\

说到书,其涉两义:一为书法之书,一为读书之书。

于书法,徐师的字体被弟子们称作“徐体”,按徐老师的观点,书法首先是艺术,所以要追求“美”,美有公认的标准;而体无标准,属于个性,不可因追求个性而影响到艺术性,影响到美,影响到欣赏,那还不如不要这种体。徐老师无论软笔、硬笔,均刚毅、方正,亦不乏飘逸。老师的办公室笔墨纸砚俱全,供闲暇时自娱。做学问要有门径,练习书法也一样。《偷闲集》记录了执笔、运笔、临书等要法和前贤的心得体会,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,“不可    专守一家或一碑,少学就难以变化”,这道理,于中医也一样。基础所六楼学生教室墙上挂有徐师的一幅墨宝,上书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和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两首诗。和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不同,徐师题这两首诗意在强调学习中医要有广博的文史知识,遇到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,这样才能有多样化的解决方法。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诸子百家之论,都是老师的源头活水,后辈同志需努力啊!

 

于藏书,徐师最多的宝贝大概就是书了。除办公室的满满两书架书外,客厅有半壁墙的书、卧室的书则占了两面墙。从古到今的医学书籍大部分收入其中,再就是文、史、哲学类书籍。有一次师门聚餐时,师姐提议让老师给我们办借书证,从“徐家图书馆”借书。这样的藏书规模让我联想到了四大藏书楼的胜景。老师喜读书,年少时想读而买不起的书,现在只要在书市碰到便尽数收入囊中。去年同老师一起逛地坛书市,收获颇丰。“富润屋,德润身”,把后代教育好就是给他们的最好礼物,而书是极其重要的载体。藏书、读书、练字,生活悠然自得。
\


老师钟爱武术,“坐如钟,站如松,行如风”是老师的真实写照。老师走得快时,我们几乎得小跑着才能跟上。初中毕业就开始习武的老师,为此吃了不少苦头。因为买武术方面的书籍,家里曾经一度不给老师生活费。尽管如此,武术还是坚持了下来,并成为老师事业和家庭的红娘。跟许多非家传中医一样的是,老师因为母亲身体差而决定学习中医;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因为武术书中会提到一些穴位、经络呀,于是自己找来一些中医书,有借的,也有买的,虽说是为了更好地学武,也由此而了解了一些中医知识,遂萌生学医之念。数年之后,竟如愿以偿。

 

因为有一定的武术基础,在大学的时候,老师被选为黑龙江中医学院的武术队队员,先后参加了第二届、第三届全国中医院校传统保健运动会。在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医院校传统保健运动会过程中,结识了山西中医学院的三年级学生曹丽英,后来成了我们的师母。

 

所以,老师经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:他与武术有着不解之缘。虽然功夫练得不怎么样,可是帮他解决事业(中医)和婚姻两大问题。

 

有一次跟老师出门诊回来的路上,走地比较悠闲,到基础所楼前老师打起了太极拳,在阳光的照耀下,情境很是和谐。”

 

 

(注:作者为徐世杰主任硕士研究生)